世事简介

世事(shì shì),汉语词汇,原指古代士农工商等职业的技艺,后扩展为涵盖世务、时事、人情世故等内容的综合性概念。其注音为ㄕˋ ㄕˋ,现代多指世间事务或处世经验,如南宋陆游书愤》中“世事艰”即指社会现实之艰难。

该词内涵分为三层:一为古代职业技艺体系,如《周礼》记载以“世事教能”传承技能;二为抽象社会动态,如《商君书》关注“世事之变”;三为人情往来,《晋书》载阮籍“不与世事”体现其世俗交际含义。词义在唐宋诗词中常寄托人生哲思,明清文学则多用于描摹社会局面。

“世事”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大司徒》,明确指代职业分工。汉代后语义泛化,魏晋时期与隐逸思想结合,至近现代保留指涉社会现实的功能。陕北方言沿用其指代当代社会的用法,日语则直译为“世事”,侧重世俗事务描述。

王逢·世事的诗句(共1句)

王逢,字原吉,号最闲园丁、最贤园丁,又称梧溪子、席帽人,江阴(今江苏江阴)人,元明之际人。学诗于延陵陈汉卿,有才名,作《河清颂》,为世传诵。有大官举荐出仕,以病坚辞不就。原籍江苏江阴,后避兵祸于无锡梁鸿山。游松江,筑悟溪精舍于青龙江畔青龙镇(今属青浦县)。1366年58日(元至正二十六年三月二十八日)移居乌泥泾宾贤里。栖隐之所,为宋张氏故居,逢名园为最闲园,居室为闲闲草堂,并自题园中“藻德池”等八景诗,记得园经过。明洪武年间,以文学征召,谢辞。卒年七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