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简介

世事(shì shì),汉语词汇,原指古代士农工商等职业的技艺,后扩展为涵盖世务、时事、人情世故等内容的综合性概念。其注音为ㄕˋ ㄕˋ,现代多指世间事务或处世经验,如南宋陆游书愤》中“世事艰”即指社会现实之艰难。

该词内涵分为三层:一为古代职业技艺体系,如《周礼》记载以“世事教能”传承技能;二为抽象社会动态,如《商君书》关注“世事之变”;三为人情往来,《晋书》载阮籍“不与世事”体现其世俗交际含义。词义在唐宋诗词中常寄托人生哲思,明清文学则多用于描摹社会局面。

“世事”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大司徒》,明确指代职业分工。汉代后语义泛化,魏晋时期与隐逸思想结合,至近现代保留指涉社会现实的功能。陕北方言沿用其指代当代社会的用法,日语则直译为“世事”,侧重世俗事务描述。

王昌龄·世事的诗句(共1句)

王昌龄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