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简介

人心(汉语拼音:rén xīn),儒家术语,出自《黄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外文译作"the will of the people"或"conscience",指人的感情、愿望及道德意识。该词与道心构成相对概念,朱熹提出"道心唯微,人心唯危"思想,认为人心是人与生俱来的感性欲望,需由蕴含道德理性的道心主导,以防社会失序。儒家秉持"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观,孟子提出四端之心彰显善性气质。

在哲学层面,人心被定义为人对情感的具象化表达,既包含善性气质(如孟子四端之心)也包含恶性气质(如荀子利心),需要通过天理改造转化为道心,实现从自然个体向社会人的普遍性超越。传统儒家视心为生存与实践的基础,既主宰感官活动,又为思维行为提供动力。

该术语衍生出"人心所向""人心向背"等成语,前者强调群众拥护趋向,后者反映民意支持与反对的辩证关系。道家则认为道心与人心成正相关,道心越胜则人心越善。

徐玑·人心的诗句(共1句)

徐玑(1162~1214)字致中,又字文渊,号灵渊,浙江温州永嘉松台里人。祖籍福建晋江安海徐状元巷人,唐状元徐晦之裔。“皇考潮州太守定,始为温州永嘉人”。福建晋江徐定第三子,受父“致仕恩”得职,浮沉州县,为官清正,守法不阿,为民办过有益之事。建安主簿任内,安抚麻溪峒民,“罪止三人”;监造贡,拒绝额外之取,移永州司理,兵官大执平民为赋,徐玑—一查明,予以释放。为龙溪县丞,乡里豪富强占坡塘,他经过调查,恢复旧观,后调武当今,拟去官从叶适游,未及而牢。“徐照如出一手,盖四灵同一机轴,而二人才分尤相近”(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录》)有《二激亭诗集》。亦喜书法,“无一食去纸笔;暮年,书稍近《兰亭》”(叶适《徐文渊墓志铭》)后改长泰令,未至官即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