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简介

人心(汉语拼音:rén xīn),儒家术语,出自《黄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外文译作"the will of the people"或"conscience",指人的感情、愿望及道德意识。该词与道心构成相对概念,朱熹提出"道心唯微,人心唯危"思想,认为人心是人与生俱来的感性欲望,需由蕴含道德理性的道心主导,以防社会失序。儒家秉持"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观,孟子提出四端之心彰显善性气质。

在哲学层面,人心被定义为人对情感的具象化表达,既包含善性气质(如孟子四端之心)也包含恶性气质(如荀子利心),需要通过天理改造转化为道心,实现从自然个体向社会人的普遍性超越。传统儒家视心为生存与实践的基础,既主宰感官活动,又为思维行为提供动力。

该术语衍生出"人心所向""人心向背"等成语,前者强调群众拥护趋向,后者反映民意支持与反对的辩证关系。道家则认为道心与人心成正相关,道心越胜则人心越善。

释文珦·人心的诗句(共3句)

释文珦的诗词曲代表作

释文珦(一二一○-?)(生年据本集卷一○《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馀。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