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简介

君子(拼音:jūn zǐ),"君"字从尹从口,"尹"象征治事,"口"象征发令,合指发号施令的统治者。原为先秦时期指代君王之子的称谓,强调统治者阶层的身份属性,《诗经》《左传》等典籍中多用以区分地位高低。春秋时期经孔子重构,转变为儒家道德人格概念,提出"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的三达德标准,确立"君子义以为质""文质彬彬"等行为准则,形成系统的德行标准体系。

该词包含三重含义:一指人格高尚的道德典范,如《论语》"君子坦荡荡"与《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二指古代地位尊贵的统治者,见于《孟子》"君子有不战"与《尚书》"君子在野,小人在位";三作社交尊称,如李朝威《柳毅传》"君子书叙"。儒家强调君子需具备内在道德自觉、社会责任与实践能力,提倡"义之与比"的价值尺度与知行合一的修养路径。

语义演变始于西周,早期与"小人"对举强调社会地位差异。孔子通过《论语》完成从身份标识向伦理范畴的转型,提出"君子不器""和而不同"等理念,确立其为儒家理想人格的核心概念。战国诸子对君子文化进行多元阐释,汉代经学将其纳入天人感应体系,宋明理学发展为心性论学说。

李白·君子的诗句(共8句)

李白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一说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时跟随父亲迁至剑南道绵州。一说即出生于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存世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