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简介

君子(拼音:jūn zǐ),"君"字从尹从口,"尹"象征治事,"口"象征发令,合指发号施令的统治者。原为先秦时期指代君王之子的称谓,强调统治者阶层的身份属性,《诗经》《左传》等典籍中多用以区分地位高低。春秋时期经孔子重构,转变为儒家道德人格概念,提出"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的三达德标准,确立"君子义以为质""文质彬彬"等行为准则,形成系统的德行标准体系。

该词包含三重含义:一指人格高尚的道德典范,如《论语》"君子坦荡荡"与《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二指古代地位尊贵的统治者,见于《孟子》"君子有不战"与《尚书》"君子在野,小人在位";三作社交尊称,如李朝威《柳毅传》"君子书叙"。儒家强调君子需具备内在道德自觉、社会责任与实践能力,提倡"义之与比"的价值尺度与知行合一的修养路径。

语义演变始于西周,早期与"小人"对举强调社会地位差异。孔子通过《论语》完成从身份标识向伦理范畴的转型,提出"君子不器""和而不同"等理念,确立其为儒家理想人格的核心概念。战国诸子对君子文化进行多元阐释,汉代经学将其纳入天人感应体系,宋明理学发展为心性论学说。

陈兴武·君子的诗句(共1句)

陈兴武,字步之,号步堂。网名华一呆,又名黎元子。广东大埔人。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系。曾师从中国社科院文献学家栾贵明先生,参与创制钱钟书先生倡导之中国古籍数据库。历任曲阜孔子书院特聘教授、北京燕鸣社创始社长、都江堰国学院创院教务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高研班特聘导师、华南理工大学客家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浙江复兴国学研究院顾问等。曾获第十一届台北文学奖古典诗奖。出版有《桃源古今文萃》、《通行本二十四史勘评选》等著作,编撰有《燕社嘤鸣录》、《六艺文化概要》、《步堂对韵初编》等十馀部书稿。主持点校《全清诗文》、《中华全藏》等古籍约合三亿馀字,辑录《上古三代及两汉帝皇名臣集》等二百馀人合集。组织并撰写《孔子诞辰及生卒年岁考》、《古代中国如何面对灾难》、《文庙丛考》、《客家精神概论》等论文四十馀篇。所撰骈文编入《百年文言》。曾应台湾学者龚鹏程先生之请先后撰写“世界周易大会暨文王朝圣大典”及都江堰孔庙释奠礼主祭文等。近年应浙江昆剧团之请,与内人徐青子合作,将果名著《巴黎圣母院》改编为大型昆曲《钟楼记》(初拟名《梅姬恨》),并于2017年1129日在杭州全球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