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简介

竹(Bambusoideae),为禾本科、竹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多为木质,也有草质,中间稍空,有节且多而密,正常高5-10米,有的甚至可达40多米;竹叶呈狭披针形,叶面深绿色;竹子像稻穗,主色为黄色;期一般是5,果期10月。竹的名称来源于其古字,它的古字形象下垂的竹叶,后演变成如今的汉字竹。

竹原产地是中国,盛产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栽培广泛,主要产于四川、重庆、浙江、江苏等地,在世界范围内也分布在亚洲、非洲、北美洲的一些国家。竹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喜土质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和矿物元素的偏酸性土壤。

竹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水性、耐磨性等特性,可以制作成各种家具或工艺品;竹笋、竹米、竹鞭均可食用或入药,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竹生长周期短,四季常青,也可以作为城市绿化植物。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凌霜,古代多用来形容正直、不屈的人物。竹在生长期间不畏严寒酷暑,不畏欺,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

虞集·关于竹子的古诗(共1首)

  • 1.《子昂竹元朝·虞集 忆昔吴兴写竹枝,满堂宾客动秋思。诸公老去风流尽,相对茶烟飏鬓丝。
虞集的诗词曲代表作

虞集(1272年3月21日—1348年6月20日),字伯生,号道园,世称邵庵先生。祖籍成都仁寿(今四川省眉市仁寿县)。元代著名学者、人,南宋左丞相虞允文五世孙。
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历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卒赠江西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仁寿郡公,谥号“文靖”。曾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