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简介

亡国,汉语词语,拼音为wáng guó,注音ㄨㄤˊㄍㄨㄛˊ,指国家灭亡或政权丧失,最早见于《礼记·檀弓下》。其核心含义包含三重维度:一指政权覆灭的动态过程,如《史记》载“亡国之徵”反映周王室衰微;二指被灭亡的历史实体,如杜牧泊秦淮》“亡国恨”指代已消亡的政权;三喻濒临崩溃的政权状态,如《盐铁论》以“秋蓬被霜”隐喻将亡之国。

词源自先秦政治话语体系,春秋战国时期成为论述政权存续的核心概念。《礼记》《孙子》等典籍奠定其基本语义框架,汉代文献如《史记》《盐铁论》强化其政治警示功能,通过灾异论与历史案例阐释治国之道。唐宋时期扩展为兼具史学反思与文学意象的复合概念,如诗词中以“亡国”承载文化记忆,深化其社会隐喻层次。

顾贞立·亡国的古诗(共1首)

  • 1.《虞美人·暗伤亡国偷弹泪清朝·顾贞立暗伤亡国偷弹泪。此夜如何睡。月明何处断人肠。最是依然歌舞、宴昭阳。几年尝遍愁滋味。难觅无愁地。欲笺心事寄嫦娥。为问肯容同住、广寒么。
【介绍】: 清江苏无锡人,原名文婉,字碧汾,自号避秦人。顾贞观姊。词极多。有《栖香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