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壁诗简介

题壁诗指题写于建筑物墙壁或自然石壁等载体上的诗词,始于两汉,盛于唐宋,是古代文人即兴创作的重要形式,涵盖寺壁、驿亭、楼阁等多种场所。

其内容多记录人即时情感与思想,既有政治抱负、生活感悟,也有哲理抒怀。如苏轼题西林壁》借峦喻理,王播以“饭后钟”暗讽世态,林升题临安邸》批判南宋偏安,陆游钗头凤》寄托情思。题壁行为兼具诗文传播功能,唐宋时期寺院、驿站常设诗板供题写,形成独特的文化互动现象。

汉代师宜官以书法题壁换取资,为早期代表。唐代蔚然成白居易元稹等诗人作品广泛流传于寺壁、驿墙。宋代延续此,苏轼、陆游等人名作频现,部分场所因题诗频繁出现“刷了再题”的循环。元代后随印刷术普及渐衰,但仍存续于明清文人创作中。

辛弃疾·题壁诗(共3首)

  • 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朝·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 2.《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宋朝·辛弃疾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枕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经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
  • 3.《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朝·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的诗词曲代表作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 辛弃疾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现存词600多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公元1207年秋,辛弃疾逝世,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