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壁诗简介

题壁诗指题写于建筑物墙壁或自然石壁等载体上的诗词,始于两汉,盛于唐宋,是古代文人即兴创作的重要形式,涵盖寺壁、驿亭、楼阁等多种场所。

其内容多记录人即时情感与思想,既有政治抱负、生活感悟,也有哲理抒怀。如苏轼题西林壁》借峦喻理,王播以“饭后钟”暗讽世态,林升题临安邸》批判南宋偏安,陆游钗头凤》寄托情思。题壁行为兼具诗文传播功能,唐宋时期寺院、驿站常设诗板供题写,形成独特的文化互动现象。

汉代师宜官以书法题壁换取资,为早期代表。唐代蔚然成白居易元稹等诗人作品广泛流传于寺壁、驿墙。宋代延续此,苏轼、陆游等人名作频现,部分场所因题诗频繁出现“刷了再题”的循环。元代后随印刷术普及渐衰,但仍存续于明清文人创作中。

孟浩然·题壁诗(共1首)

  • 1.《题长安主人壁唐朝·孟浩然久废南山田,叨陪东阁贤。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枕籍琴书满,褰帷远岫连。我来如昨日,庭树忽鸣蝉。促织惊寒女,秋风感长年。授衣当九月,无褐竟谁怜。
孟浩然的诗词曲代表作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王维合称为“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