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简介

生病”是现代汉语常用词汇,读音为shēng bìng,核心语义为“得病”。该词汇的形成与汉语史上“病”对“疾”的历时替代密切相关,至东汉时期,“病”已成为表示疾病与患病状态的通用词汇。文献用例可追溯至《水浒传》第六七回与《孽海花》第二四回,方言中存在“不好过”、“不自在”等同义表达。作为HSK二级词汇,“生病”在现代汉语教学中被用于描述人类或动物的患病状态,其英语对应词包含succumb、ail等多种语境化表达。

寇准·关于生病的古诗(共1首)

  • 1.《病中书宋朝·寇准多病将经岁,逢迎故不能。书惟看药录,客只待医僧。壮志销如雪,幽怀冷似冰。郡斋风雨后,无睡对寒灯。
寇准的诗词曲代表作

寇凖(961年—1023年10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年),病逝于雷州。
皇佑四年(1053年),宋仁宗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谥“忠愍”,复爵“莱国公”,追赠中书令,仁宗亲篆其首曰“旌忠”。故后人多称“寇忠愍”或“寇莱公”。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有《寇忠愍诗集》三卷传世。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