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寺简介

菩提寺位于河南省唐河县,始建于晚唐,初名泗洲院,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扩建后更名,形成“七堂伽蓝”格局,鼎盛时占地20余亩,主体含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保留宋代“五佛同殿”遗构,寺内泗洲塔始建于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寺院历经宋金战乱、元明动荡,明洪武十年(1377年)重建恢复规模,清末仍延续宋明格局。民国时期寺产充公,1966年最后大殿被拆,寺院彻底消失。

泗洲寺塔为寺院唯一现存建筑,系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八棱锥形11级,高49.75米,塔身嵌佛像65尊,翼角雕龙首衔环,塔顶“古塔凌烟”景观为清代唐河八景之一,现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近年当地提出重建计划,拟恢复古刹貌。

罗公升·菩提寺的古诗词(共1首)

  • 1.《菩提寺宋朝·罗公升 一亩方池几劫灰,哭声未了笑声催。六桥烟桥相逢处,半是菩提拭泪来。
罗公升,字时翁,一字沧洲,永丰(今属江西)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