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简介

梅(Prunus mume):蔷薇科,木本植物。形态多样,通常为小乔木,高4-10 m,树皮紫红色,叶片呈弧型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 cm,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色丰富,从白色至粉红,深红,花萼多变,有红褐、绿色或紫红色。果实近球形,直径2-3 cm,黄色或绿色或紫红色,乌黑色,无毛,味酸甜苦,可用于食用或药用。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两侧微扁。花期在冬末春初,果期为5-6

梅原产地是中国东南部,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落中。梅的繁殖方法包括嫁接、扦插、压条和播种。梅的价值不仅在于观赏,其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花蕾能开郁和中、化痰解毒;果实(乌梅)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功效。此外,梅还能抗根线虫危害,作为果树砧木。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梅花色白雅洁,在冬末春初开花,枝干苍古,植为盆景,庭木尤富观赏价值。梅的栽培和欣赏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和珍视。

杨公远·关于梅花的古诗(共29首)

  • 1.《照水梅宋朝·杨公远梢横鹤膝小池东,几点疎花冷淡中。自是蓝妆匀未了,故抬粉面对青铜。
  • 2.《寄梅宋朝·杨公远方愧无由洗俗尘,喜逢竹外一枝春。看来未敢轻攀折,待侑诗篇赠故人。
  • 3.《梅花五首·横隔片烟争向静宋朝·杨公远横隔片烟争向静,深藏翠幕全真性。霞拖数日初脑沉,月挂一眉天未暝。问讯频敲碧玉枝,觅诗踏遍苍苔迳。有时小醉倚幽窗,只藉清香闻得醒。
  • 4.《探梅·傍水寻梅步水湄宋朝·杨公远傍水寻梅步水湄,轻寒轻暖日斜时。不辞二里还三里,且看南枝又北枝。蕊胜珠圆香胜脑,花如玉澍蔕如脂。绝怜疏影横清浅,欲为题诗未敢诗。
  • 5.《红梅宋朝·杨公远特立孤高耐岁寒,渥丹颜貌带儒酸。荆公诗句休拈出,北地人今已熟看。
  • 6.《菊梅交承宋朝·杨公远寒花璨璨绕东篱,露洗霜欺未肯萎。褪却清香谁领略,北风吹上小梅枝。
  • 7.《雪梅宋朝·杨公远冻合顽云四幕垂,须臾六出揽空飞。梅花自禀清臞相,底事添渠十倍肥。
  • 8.《访梅宋朝·杨公远荒寒茅屋是谁家,独木桥横小迳斜。却是无人行到处,春风先已到梅花。
  • 9.《蜡梅宋朝·杨公远一种孤芳别样奇,化工鎔蜡雪霜时。正怜粉蝶归何处,却怪黄蜂集满枝。衣效道妆香惹袖,面侔拂相脸无脂。清名也受梅花号,底事林逋不赠诗。
  • 10.《梅影宋朝·杨公远柴门相对月华新,月上梅梢绝点尘。却是嫦娥工性巧,不须泓颖画全身。
  • 11.《迟梅宋朝·杨公远尽道孤根逗暖回,缘何春至未肧胎。东皇想是怜孤独,留与群芳作伴开。
  • 12.《冰梅宋朝·杨公远绝怜花带雪麟珑,彷佛惟存蜡帝红。一夜清寒风结冻,分明身在水晶宫。
  • 13.《梅花五首·屋檐斜入一枝低宋朝·杨公远屋檐斜入一枝低,欲为形容颇费思。萧洒花裁冰脑缀,横斜干倚斗榴垂。风浮香动更阑后,窗映枝横月转时。最是孤高难著语,只宜索笑莫言诗。
  • 14.《梅花五首·高标独立岁寒时宋朝·杨公远高标独立岁寒时,不受狂蜂浪蝶知。树百千年枯更好,花三两点少为奇。暗香疎影孤山句,却月凌风水部诗。雇我对渠吟未稳,且将淡墨貌横枝。
  • 15.《早梅宋朝·杨公远篱下丛丛菊花时,清香飞上向南枝。化工未必无私意,试问春风知不知。
  • 16.《铜瓶簪梅宋朝·杨公远梅花点点自清真,雪虐风饕苦且辛。白玉堂开虽是贵,古铜瓶浸亦非贫。爱渠夜写灯前影,类我时挥笔底春。雅趣有谁能领会,华光已后更无人。
  • 17.《烟梅宋朝·杨公远玉妃谪堕作梅花,不与群芳定等差。莫是清高嫌俗眼,故张翠幕淡笼遮。
  • 18.《梅花五首·半黏残雪不胜清宋朝·杨公远半黏残雪不胜清,可惜梢头欠月明。影不横斜冰未泮,香微漏洩晓初晴。餐毡苏武应同调,披氅王恭想再生。忍冻保全清节在,为渠从此定交盟。
  • 19.《残梅·可惜梢头烂漫芳宋朝·杨公远可惜梢头烂漫芳,无心要趁寿阳妆。宁教片片随风去,点在苔痕骨也香。
  • 20.《千叶梅宋朝·杨公远千叶梅开一样清,向人含笑似多情。化工只么宁多巧,碎剪琼瑶细簇成。

杨公远,字叔明,宋末元初名画家,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善画梅。《怀古田舍梅统》,自编集《野趣有声》,诗人吴龙翰为其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