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简介

梅(Prunus mume):蔷薇科,木本植物。形态多样,通常为小乔木,高4-10 m,树皮紫红色,叶片呈弧型或椭圆形,叶边常具小锐锯齿,灰绿色。单生或有时2朵同生于1芽内,直径2-2.5 cm,香味浓,先于叶开放;色丰富,从白色至粉红,深红,花萼多变,有红褐、绿色或紫红色。果实近球形,直径2-3 cm,黄色或绿色或紫红色,乌黑色,无毛,味酸甜苦,可用于食用或药用。果肉与核粘贴;核椭圆形,两侧微扁。花期在冬末春初,果期为5-6

梅原产地是中国东南部,主要生长在温带生物群落中。梅的繁殖方法包括嫁接、扦插、压条和播种。梅的价值不仅在于观赏,其花、叶、根和种仁均可入药。花蕾能开郁和中、化痰解毒;果实(乌梅)有敛肺、涩肠、生津、安蛔的功效。此外,梅还能抗根线虫危害,作为果树砧木。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梅花色白雅洁,在冬末春初开花,枝干苍古,植为盆景,庭木尤富观赏价值。梅的栽培和欣赏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和珍视。

董嗣杲·关于梅花的古诗(共3首)

  • 1.《梅花宋朝·董嗣杲水光月色最相宜,独结空林岁晚期。万国春回先有信,孤山人往绝无诗。吟风海鹤眠清影,敲雪村童认老枝。举世只知调鼎贵,玄机谁向静中规。
  • 2.《红梅花宋朝·董嗣杲瘦倚西冈石圃阴,玉容忽抹艳妆深。染春应借东君手,眩眼曾疑北客心。霞吐丰姿情脉脉,雪遗香影梦沈沈。粥饧风景清明近,错认庐山种一林。
  • 3.《蜡梅花宋朝·董嗣杲刚条簇簇冻蝇封,劲叶将零傲此冬。磬口种奇英可嚼,檀心香烈蒂初鎔。根依阳地春风透,瓶倚晴窗日气浓。一样黄昏疏影处,悬知水月不相容。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吐爵新颖,有《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西湖百咏二卷,(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著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