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简介

骊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南,是秦岭脉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25公里。主要由东、西绣岭组成,是秦岭晚期上升形成的突兀在渭河裂陷带内的一个孤立的地垒式断块山,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而得名。

骊山地貌类型属受流水侵蚀剥蚀的中起伏低山,海拔1000~1200米,最高点仁宗庙海拔1302米。山体岩层破碎,包括亘古至晚近多种岩类,上部大多基岩裸露,在较低部位则有化石屑与土状堆积物覆盖。山间分布水源涵养林与景林。

骊山,因景色翠秀,美如锦绣,故又名“绣岭”。每当夕阳西下,骊山辉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有“骊山晚照”之美誉。骊山是华清宫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上文物胜迹众多、自然景观秀丽,遍布着烽火台、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谏亭、上善湖、七夕桥、尚德苑、遇仙桥、三元洞等众多著名景点;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作为皇家园林地,离宫别墅众多。上古时期,女娲在这里“炼石补天”;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秦始皇将他的陵寝建在骊山脚下,留下了闻名世界的秦兵俑军阵;盛唐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此演绎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现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也发生于骊山之上。

苏轼·骊山的古诗(共5首)

苏轼的诗词曲代表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