骊山简介

骊山,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南,是秦岭脉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25公里。主要由东、西绣岭组成,是秦岭晚期上升形成的突兀在渭河裂陷带内的一个孤立的地垒式断块山,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而得名。

骊山地貌类型属受流水侵蚀剥蚀的中起伏低山,海拔1000~1200米,最高点仁宗庙海拔1302米。山体岩层破碎,包括亘古至晚近多种岩类,上部大多基岩裸露,在较低部位则有化石屑与土状堆积物覆盖。山间分布水源涵养林与景林。

骊山,因景色翠秀,美如锦绣,故又名“绣岭”。每当夕阳西下,骊山辉映在金色的晚霞之中,景色格外绮丽,有“骊山晚照”之美誉。骊山是华清宫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上文物胜迹众多、自然景观秀丽,遍布着烽火台、老母殿、老君殿、晚照亭、兵谏亭、上善湖、七夕桥、尚德苑、遇仙桥、三元洞等众多著名景点;周、秦、汉、唐以来,这里一直作为皇家园林地,离宫别墅众多。上古时期,女娲在这里“炼石补天”;西周末年,周幽王在此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秦始皇将他的陵寝建在骊山脚下,留下了闻名世界的秦兵俑军阵;盛唐时,唐玄宗与杨贵妃在此演绎了一场凄美的爱情故事;现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也发生于骊山之上。

乐雷发·骊山的古诗(共1首)

发(1210年211日-1271年11月16日),字声远,号矶,汉族,湖南宁远人。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人。1253年,理宗皇帝下旨召乐雷发廷试,他对答如流,条对切直,赐为特科状元,授翰林馆职。因秉性耿直、不畏权贵、议论时政的时候,不附幸臣,受到排斥,不得重用,自觉报国无门,毅然辞官归隐九嶷山。
乐雷发毕生最大的建树在于诗歌创作,入选《宋百家诗存》、《南宋群贤小集》。留存于世的诗有140余首,其体裁包括七古、五古、七律、五律、七绝、五绝。很多诗,都显出了强烈的民本意识,都洋溢着很深的家国情怀、浓厚的屈原离骚》遗风,与周敦颐首创的理学渊源,他的民本思想,是舜帝精神的延续与传承。代表作有《矶丛稿》、《状元策》、《乌乌歌》、《舂陵道中望九疑》、《九疑紫霞洞歌》、《象岩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