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简介

寒食节Cold food festival),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起初节日日期及时长都不定,后来逐渐固定在冬至后105天或106天,即清明节前一二日。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起源主要有“禁火说”“改火说”“介子推说”这三种。寒食节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到春秋时期,寒食与介子推产生关联。唐代统治者重视寒食节,使之成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了休假,宫廷内还会举行寒食内宴。宋朝沿袭唐朝寒食禁火俗,将寒食节视为与冬至元旦并重的“三大节”之一。元代寒食节的节日内涵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娱乐化的节日娱乐主题活动。在清代,寒食节被清明节取代,节俗也多被吸纳为清明节的活动内容,如寒食的标志性节俗吃冷食等。时至今日,寒食节已被很多人淡忘。

寒食节最初只禁烟火,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咏、净肠等俗。寒食文化以忠孝为核心的内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础。从艺术价值层面看,寒食节为传统诗词文化提供了许多重要史料;从历史价值层面看,它承载了中国传统的忠孝文化,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文化价值的层面看,寒食节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2011年5清明节(介休寒食清明习俗)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张采庵·寒食古诗(共4首)

  • 1.《壬午寒食日归玄园四首·其四近现代·张采庵夜雨打幽窗,欲眠眠又醒。起爇松明烛,光寒才有影。一卷劫馀书,独耐春宵冷。何处枪声起,忽与长风应。老母秉烛来,妻儿坐相警。是谁哀以呼,凄凄不可听。月黑杀人夜,昔昔...
  • 2.《壬午寒食日归玄园四首·其三近现代·张采庵邻人过门来,殷殷为道旧。云自识干戈,避灾无二酉。才得东师行,又为强豪走。馀生偶然在,田宅不复有。一儿新饿死,一女病消瘦。东巷与北家,流亡不可守。独有烂羊头,官印...
  • 3.《壬午寒食日归玄园四首·其二近现代·张采庵道出村之南,近见玄园树。园树已扶疏,高荫钓游处。入门寂寂春,一庭寒食雨。家人喜相视,登堂告慈母。慈母已白头,游子亦憔悴。摘菜具盘餐,烛光照情语。国难日以深,乱离...
  • 4.《壬午寒食日归玄园四首·其一近现代·张采庵江雨正霏霏,江水无情绿。归舟一日程,两岸杜鹃哭。五载念乡园,乡园今在目。重踏旧时路,荒邱认华屋。重访旧时人,相从登鬼录。世乱米成珠,野菜果肌腹。人语但嗟叹,蛙声...
张采庵(1904--1991),号建白,广东番禺沙湾紫坭村人。著有《春树人家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