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简介

寒食节Cold food festival),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起初节日日期及时长都不定,后来逐渐固定在冬至后105天或106天,即清明节前一二日。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起源主要有“禁火说”“改火说”“介子推说”这三种。寒食节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到春秋时期,寒食与介子推产生关联。唐代统治者重视寒食节,使之成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了休假,宫廷内还会举行寒食内宴。宋朝沿袭唐朝寒食禁火俗,将寒食节视为与冬至元旦并重的“三大节”之一。元代寒食节的节日内涵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娱乐化的节日娱乐主题活动。在清代,寒食节被清明节取代,节俗也多被吸纳为清明节的活动内容,如寒食的标志性节俗吃冷食等。时至今日,寒食节已被很多人淡忘。

寒食节最初只禁烟火,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咏、净肠等俗。寒食文化以忠孝为核心的内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础。从艺术价值层面看,寒食节为传统诗词文化提供了许多重要史料;从历史价值层面看,它承载了中国传统的忠孝文化,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文化价值的层面看,寒食节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2011年5清明节(介休寒食清明习俗)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

魏新河·寒食古诗(共3首)

魏新河,男,1967年1月生,河北省河间县人。毕业于空军飞行学院。系空军特级飞行员,飞行教官,上校军衔,学院飞行管制系主任,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收藏书研究院研究员。 魏新河幼习书画,兼攻诗词,曾学诗于孔凡章先生,学词于王蛰堪先生,学书于启功、王遐举先生,学画于王叔晖、葛岩先生,还曾问学于寇梦碧、萧劳、缪钺、吴柏森、曹长河、齐良迟、刘炳森、欧阳中石等人。 发表作品千余篇(幅),多次参展、获奖,作品及事迹被载入百余部大型辞书典籍。著有《孤飞馆诗集》、《秋扇词》、《词林趣话》、《秋扇词话》、《词学图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