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张野·端午节的古诗(共1首)

  • 1.《木兰花慢·端午发松江元朝·张野 恨无情画舸,载离思,各西东。正佳节惊心,故人回首,应念匆匆。殷勤彩丝系臂,问如何、不系片帆风。醉里阳关历历,望中烟树蒙蒙...
(350—418)东晋南阳人,居柴桑,字莱民。学兼华梵,尤善属文。性孝友。州举秀才,南中郎府功曹,征拜散骑常侍,俱不就。入庐山,依慧远。后端坐而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