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吴未淳·端午节的古诗(共1首)

  • 1.《庚申端午近现代·吴未淳佳日逢重五,风和雨乍晴。榴开争夏艳,麦熟喜秋成。丹墨图钟鬼,骚经诵屈平。堆盘欣节物,角黍杂红樱。
吴未淳(1920--2004年),北京淀人,又名味莼、渭春,斋号草庵、海棠馆,晚号槐庵。1942年毕业于中国大学国学系,曾任小学校长,中学、业大中文教师并兼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先生少以诗词闻名,登老杜之堂而出入江西诸家,格沉郁。词则句丽情浓,有间之,生前与郭风惠、张伯驹等诗人多有唱和。解放后诗名为书名所掩,其书以二王为宗兼善诸体,生前为北京市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