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日龙星既“得中”又“得正”,乃大吉大利之象。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扒龙舟与食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叶适·端午节的古诗(共4首)

  • 1.《端午行宋朝·叶适仙门诸水,会流下瓦窰沟。中有吊湘客,西城南北楼。旗翻稻花风,棹涩梅子雨。夜逻无骚音,绛纱蒙首去。
  • 2.《端午思远楼小集宋朝·叶适凭高难为观,楼居势尽倾。思远地不远,空复生遐情。上惟山绕围,下惟溪环萦。此实擅清境,岂以旷朗名。土俗喜操楫,五月飞骇鲸。鼓声沉沉来,起走如狂酲。不知逐臣悲,但恃...
  • 3.《永嘉端午行宋朝·叶适行春桥东峙岩北,大舫移家住无隙。立瓶若罗银价踊,冰衫雪袴胭脂勒。使君劝客亲付标,两朋予夺悬分毫。起身齐看船势侧,桡安不动涛头高。古来峥水斗胜负,湖边常赢岂其数。...
  • 4.《后端午行宋朝·叶适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祈年赛愿从其俗,禁断无益反为酷。喜公与民还旧观,楼前一笑沧波远。日昏停棹各自归,黄瓜苦菜夸甘肥。
叶适的诗词曲代表作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生于瑞安,后居于永嘉水心村,世称水心先生。
淳熙五年(1178年),叶适中榜眼。历仕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历官平江府观察推官、太学博士、尚书左选郎、国子司业、知泉州、兵部侍郎等职,曾参与策划“绍熙内禅”。
叶适对外力主抗金,反对和议。但在权相韩侂胄谋划北伐时提出异议,被改授权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叶适不肯为北伐草诏。其后又建议防江,但韩侂胄仍不采纳。开禧北伐失败后,叶适出任沿江制置使等职,节制江北诸州。因军政措置得宜,曾屡挫敌军锋锐。累迁至江淮制置使,曾上堡坞之议,实行屯田,均有利于巩固边防。韩侂胄被诛后,叶适以“附韩侂胄用兵”罪名被弹劾,夺职奉祠长达十三年。
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
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