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简介

冬至(Winter Solstice),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21-23日交节。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测定和记录的节气之一。新石器时期先民测定出冬至,商周时文字记载。汉代视其为“冬节”,官府有“贺冬”仪式且放假。唐宋时,它是祭天祭祖日,皇帝祭天,百姓拜尊长。

冬至在古代民间被视为冬季大节日,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一时期,是兴修水利、积肥造肥的好时机,各地需做好防冻工作,尤其南部沿海已播种地区,要着重做好水稻秧苗防寒。受地域影响,冬至习俗存在差异。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传统;北方地区则每逢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袁思亮·关于冬至的古诗(共1首)

?-?,袁树勋之子,字伯夔,一字苏孙,行一。光绪已卯年十二月十四吉时生,湖南湘潭县人,民籍,附贡生翎二品顶戴指分江苏试用道。民国初年曾任国务院秘书、印铸局局长。与陈散原交好。散原先生非常推崇他的学问文才,据说他的一些应酬文字由袁思亮代笔,《散原精舍文集》中有多首诗赠送袁思亮。另涵芬楼刊印《夷坚志》,是张元济借袁思亮藏宋版副本。其子袁东荣娶前青岛市市长胡若愚之二女儿胡锡大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