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简介

元旦,即公历的1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由于地理环境和历法的不同,在不同时代,世界各国、各民族元旦的时间定位各不尽相同。现在,公历日益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以公历为历法的国家,都以每年公历1月1日为元旦日,举国放假。
中国历史上的“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中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从汉武帝起,规定阴历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骆成骧·关于元旦的诗(共3首)

  • 1.《甲子元旦(三首)·其一清朝·骆成骧又闭城门作战场,逃生无路食无粮。不从自治声中死,便向共和梦里亡。宪草一包难果腹,炮花几朵竟充肠。怨天恨地吾何敢,罪在成都数仞墙。
  • 2.《甲子元旦(三首)·其二清朝·骆成骧得收场处早收场,闻道公刘欲裹粮。猛将岂甘云独饱,饥民倖免日偕亡。望空涸鲋三升水,断尽哀猿百寸肠。自古成都无守法,易京郿邬有高墙。
  • 3.《甲子元旦(三首)·其三清朝·骆成骧一片雷声一炮声,杀人掠地又争城。人间楚汉原朋友,天上参商是弟兄。千里阵来风雨快,三更梦断鬼神惊。滇黔才退燕秦至,依样葫芦召外兵。
骆成骧(1865—1926),字公骕,四川省资中县人。清光绪乙未状元,任翰林院修撰。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创办,任提调负责实际事务。辛亥革命后由西学政辞归,任四川省议会议长。因王壬秋举荐出任国史馆纂修,不满袁世凯称帝辞归,主持四川国学院。著有《清漪楼遗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