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简介

元旦,即公历的1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由于地理环境和历法的不同,在不同时代,世界各国、各民族元旦的时间定位各不尽相同。现在,公历日益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以公历为历法的国家,都以每年公历1月1日为元旦日,举国放假。
中国历史上的“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中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从汉武帝起,规定阴历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郑孝胥·关于元旦的诗(共2首)

  • 1.《和韬庵元旦韵近现代·郑孝胥蟪蛄未可言时命,那识人间秋与春。不惮冰霜成苦节,依然日月见常新。行歌莫复悲从径,著论犹思效《过秦》。海内名流凭屈指,却嗟行在盛诗人。
  • 2.《元旦试笔近现代·郑孝胥胜天由素定,吾意稍施行。归老方耽学,投荒久厌兵。一闻春风至,复有少年情。祇恐清樽侧,回肠醉不成。
郑孝胥的诗词曲代表作

郑孝胥(1860-1938),中国近代的政治人物、书法家。福建省闽侯人。1882年清光绪八年举人,曾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1932年任伪满洲国总理大臣兼文教总长。善楷书,取径欧阳询苏轼,得力于北魏碑。所作苍劲朴茂。为坛“同光体”倡导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