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简介

元旦,即公历的11日,是世界多数国家通称的“新年”。元,谓“始”,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谓“日”;“元旦”意即“初始之日”。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由于地理环境和历法的不同,在不同时代,世界各国、各民族元旦的时间定位各不尽相同。现在,公历日益为世界各国所公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了国际通行的公历,把每年1月1日作为“元旦”。以公历为历法的国家,都以每年公历1月1日为元旦日,举国放假。
中国历史上的“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中国历史上的“元旦”指的是“正月一日”,“正月”的计算方法,在汉武帝时期以前是很不统一的,历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从汉武帝起,规定阴历一月为“正月”,把一月的第一天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辛亥革命后,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因此“元旦”在中国也被称为“阳历年”、“新历年”或“公历年”。

丘葵·关于元旦的诗(共1首)

  • 1.《元旦与可大江行宋朝·丘葵日出潮回生紫烟,水光春色弄春妍。底须椒柏来为颂,且与鸥凫叙隔年。风动微波靴面皱,苔粘枯石佛头圆。老来须与溪童乐,争倚芦花学放船。

丘葵(1244——1333),字吉甫,号钓矶翁,同安县人。笃修朱子性理之学,而终生隐居,不求人知。长期避居岛,宋元间人蒲寿宬有《寄丘钓矶》(《心泉学诗稿》卷一)。延祐四年(1317),御史马祖常执币礼聘,却而不受,并作诗明志。作为隐逸诗人,他的“却聘诗”在当时颇有名。有《钓矶诗集》四卷(别本五卷)行世,但传本罕见,除“却聘诗”元诗史从无其名,其诗亦未入选自《皇元雅》,至《元诗选》、《元诗选·癸集》、《元诗纪事》等元诗总集。《全元文》(第十三册)编录其文四篇。另著《周礼补亡》(又名《周礼全书》)六卷。生平事迹见《宋元学案》卷六八、《新元史》卷二三五,清人陆心源《仪顾堂集》卷七有《丘钓矶诗集序》,卷一九有《钓矶诗集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