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味简介

滋味,汉语词语,拼音为zī wèi,多语言翻译包含英语taste、德语Geschmack等。本义指食物味道,《吕氏春秋·适音》中已有“口之情欲滋味”的记载,《南都赋》描述具体味觉感知如“酸甜滋味,百种千名”。

该词包含三重释义:一指美味,《史记》载伊尹“以滋味说汤”;二指味道特质,明代《西游记》出现“尝出些滋味”的表述;三指情感体验,李煜词作“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即属此类;清代《儒林外史》以“蕃譒片嚼嚼”具象化描写滋味感受。

该词起源于先秦典籍,汉代起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元代《諕范叔》中出现“知滋味”的刑罚体验引申。现代汉语中仍保留其基本义项,如贵州特色菜“贵厨酸汤牛肉”被描述为“酸鲜过瘾”,咖啡饮品呈现“香、果香融合”特征。方言中存在延伸义项,东莱州方言中可表“舒服”之意。

释清远·滋味的诗句(共1句)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清远,以《古尊宿语录》卷三○中的《偈颂》编为第一卷,以同书卷三四中的《颂古》编为第二卷,同书卷三一语录中散见各处者及见于他书者辑为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