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简介

南北,汉语词语,拼音为nán běi,原指地理方位中的南方与北方,或二者间的空间距离,最早见于《史记·天官书》。其基本内涵包括地理方位划分(如《三国志》注引“天隔南北”)和纵向跨度(如晋代《博物志》载阿房宫“南北三百步”)。

该词在古籍中具有多维语义:唐宋时期衍生出“方向不确定”的比喻义(如王安石“随阳以南北”),北朝儒学分为“南学”“北学”体现学术差异,明代俗语以“南北”代称男子(与“东西”对应)。部分典籍还赋予其计谋能力等引申义。

其语义演变贯穿古代文献:先秦至汉魏侧重方位指代(如《史记》以星象论方位),晋唐扩展至空间跨度,宋明后逐渐融入俚语及学派分野的抽象概念。明清笔记记录其世俗化转义,如方以智《通雅》载“称男子曰南北”。

许棠·南北的诗句(共1句)

许棠,字文化,宣州泾县(今安徽泾县)人。工诗文,性僻难与人合。以作洞庭诗著名,时号许洞庭。棠久困名场,闻马戴佐大同军幕,招接文士,乃往谒之。戴一见如旧,留连累,但从事诗,未尝问所欲。一日,戴大会宾客,命使以棠家书授之。棠启缄阅读,始知戴巳潜遣一介恤其家矣。咸通十二年,(公元八七一年)始进士及第,调泾县尉。至任时,郑谷赠诗,有“白头新作尉”之句。又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棠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