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简介

“可怜”是汉语常用词语,拼音为kě lián,最早见于南朝集《玉台新咏·无名氏古诗》。该词具有多义性,既可作动词表“怜悯”(如白居易卖炭翁》),又可作形容词表示“值得怜悯”“数量稀少”或“质量低劣”,如现代汉语中“知识贫乏得可怜”。部分语境中还衍生出“可爱”“可喜”等特殊义项,如杜甫“可怜九争神骏”形容匹神骏。

其语义体系在古籍中尤为丰富:先秦《庄子·庚桑楚》以“可怜哉”表达哀悯,唐代杜牧用“可怜焦土”表惋惜,王昌龄借“可怜今千门里”写佳节之喜。宋明时期进一步扩展至抽象感受,如毛滂词中“半青橙子可怜香”描绘香气异常。

历经语义演变,该词在现代仍保留核心内涵。鲁迅筝》以“憔悴可怜”刻人物状态,老舍《馆》延续其表怜悯的传统用法。方言中还存在特殊引申,如桐城歌将“可怜”延伸为“得不到”的义项,体现出词汇在汉语表达中的持久生命力。

范成大·可怜的诗句(共2句)

范成大的诗词曲代表作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南宋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