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国忧民简介

"忧国忧民"是联合式结构的汉语成语,读音为yōu guó yōu mín(简拼ygym),最早见于《战国策·齐策》"寡人忧国爱民,固愿得士以治之"的记载。该成语以对国家前途与人民命运的共同关切为核心语义,常见作谓语、宾语、定语使用,在明代吴承恩西游记》中出现"忧国忧民"的明确用例。

成语具有褒义感情色彩,近义表达包含"忧国爱民""忧国忘家"等,反义词为"祸国殃民"。其语义内涵历经千年传承,在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等历代文豪作品中均有呼应,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家国情怀表达范式。

范云·忧国忧民的古诗(共1首)

  • 1.《渡黄河南北朝·范云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
六岁时随其姑父袁叔明读《》,“日诵九纸”。八岁时遇到宋豫州刺史殷琰,殷琰同他攀谈,范从容对答,即席作诗,挥笔而成。早年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幕中,为“竟陵八友”之一。齐武帝永明十年(492年),和萧琛出使北魏,受到魏孝文帝的称赏。从北魏还朝,迁零陵内史,又为始兴内史、广州刺史,皆有政绩。萧衍代齐建梁,任为侍中,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再迁尚书右仆射,霄城县侯。居官能直言劝谏,天监二年病故,享年五十三岁。范云病故后,梁武帝闻讯痛哭流涕,即日御驾临殡。死后追赠侍中、卫将军,赐谥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