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简介

潼关,地理名词。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

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进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西岳华山。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险要。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句。

尹文敬·关于潼关的古诗(共1首)

  • 1.《青玉案·车过潼关近现代·尹文敬骊山山下临潼道。北风紧,寒鸦噪。信步路旁闲纵眺。华峰高耸,黄河曲绕。关锁巉岩峭。枫陵古渡斜阳照。迢递太行云浩渺。遮断幽燕亲舍杳。登楼王灿,伤时杜老。凄恻同怀抱。
尹文敬。1902-,四川乐山人。字伯瑞,号莘氓。1924年北平大学毕业。1929年又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获经济学博士。次年回国,历任四川大学、北平大学等校教授。曾与千家驹等组织中国财政学会。著有《财政学》、《国家财政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