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简介

潼关,地理名词。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腰。《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

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进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潼关位于关中平原东部,雄踞秦、晋、豫三省要冲之地。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西岳华山。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险要。杜甫游此后也有“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句。

魏新河·关于潼关的古诗(共1首)

魏新河,男,1967年1生,河北省河间县人。毕业于空军飞行学院。系空军特级飞行员,飞行教官,上校军衔,学院飞行管制系主任,研究所所长。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收藏书研究院研究员。 魏新河幼习书画,兼攻诗词,曾学诗于孔凡章先生,学词于王蛰堪先生,学书于启功、王遐举先生,学画于王叔晖、葛岩先生,还曾问学于寇梦碧、萧劳、缪钺、吴柏森、曹长河、齐良迟、刘炳森、欧阳中石等人。 发表作品千余篇(幅),多次参展、获奖,作品及事迹被载入百余部大型辞书典籍。著有《孤飞馆诗集》、《秋扇词》、《词林趣话》、《秋扇词话》、《词学图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