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简介

神仙,汉语词语,拼音为shénxiān,指道教信仰中超脱生死、长生不死的得道者,常居于仙境并具备神通变化能力,如善知他心、天眼洞察等特质。该词可比喻能预知世事或逍遥自在之人,亦用于形容技艺高超者,如《三国演义》描述诸葛亮“有神仙之概”。

道教将神仙分为先天神祇(如天神、地祇)与后天仙真(通过修炼得道者)两大类,认为其体现“道”的化身并以济世度人为宗旨。葛洪在《抱朴子》中强调林为修道炼丹的理想场所,《庄子》则记载神人“肌肤若冰,乘气御飞龙”的形象。

该概念最早见于《史记·孝武本纪》所载燕齐方士宣扬的神仙之术。神仙传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秦汉方士宣传影响扩大,秦始皇、汉武帝均曾遣使寻访仙药。《汉书·艺文志》列神仙家典籍,后衍生《列仙传》等著作记载仙人事迹。

于震·关于神仙的古诗(共1首)

  • 1.《龙泉山神仙洞清朝·于震密叶重重护彩霞,也知深处是仙家。云屏静掩人间月,春色遥连洞口花。局面山河移甲子,树头寒暑记年华。西风正苦瀛州路,愿借溪边两月槎。
于震,江苏宜兴人,字竹初。年二十余,徒步入京师,为童子师以自给,久之,入资为国子监生。治《毛》,成《诗经酌注》三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