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简介

神仙,汉语词语,拼音为shénxiān,指道教信仰中超脱生死、长生不死的得道者,常居于仙境并具备神通变化能力,如善知他心、天眼洞察等特质。该词可比喻能预知世事或逍遥自在之人,亦用于形容技艺高超者,如《三国演义》描述诸葛亮“有神仙之概”。

道教将神仙分为先天神祇(如天神、地祇)与后天仙真(通过修炼得道者)两大类,认为其体现“道”的化身并以济世度人为宗旨。葛洪在《抱朴子》中强调林为修道炼丹的理想场所,《庄子》则记载神人“肌肤若冰,乘气御飞龙”的形象。

该概念最早见于《史记·孝武本纪》所载燕齐方士宣扬的神仙之术。神仙传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秦汉方士宣传影响扩大,秦始皇、汉武帝均曾遣使寻访仙药。《汉书·艺文志》列神仙家典籍,后衍生《列仙传》等著作记载仙人事迹。

陈忠平·关于神仙的古诗(共1首)

  • 1.《仙居·其九·神仙居近现代·陈忠平谷口黄云结梦真,绝清奥处蛰仙人。将军石峭威如历,玉女峰横妙毕陈。壁挂翠萝濆瀑响,林蒸紫气遏花新。临风秀木多情趣,连理枝生万古春。
陈忠平,号一得愚生,别署鄱湖野人、野庐。江西都昌人,一九六五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