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简介

庐山(Lushan Mountain),又名匡、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庐山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壮丽景观。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之间,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庐山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被誉为“人文圣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500多位文人在此留下了1.6万余首诗词。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美誉。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区域,具有鲜明的季气候,表现出夏短冬长,春迟秋早的四季特色,有“清凉世界”的美誉。庐山有150科650多种植物,其中具药用价值的植物100种以上。

1982年,庐山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126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被评选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2004年2月13日,入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3月7日,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2年5月,庐山海入列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公布的中国首批15个“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

彭孙贻·描写庐山的古诗(共10首)

  • 1.《浔阳望庐山四首·其一明朝·彭孙贻十年梦绕紫芙蓉,未到天池第一峰。今日独寻湓浦月,秋风遥听虎溪钟。云昏石壁开丹洞,雪捲飞泉下白龙。闻道群贤投净社,可容蓝舆远相从。
  • 2.《重经庐山二首·其一明朝·彭孙贻罨画青村万木齐,重来行客问前溪。山峦不定高还下,涧水无心东复西。烟起芋田分煮石,云封牛屋罢扶犁。明朝霁雨浑难卜,驻马林间听鸟啼。
  • 3.《浔阳望庐山四首·其三明朝·彭孙贻空山何处访匡君,独上峰头扫白云。闲把道书寻旧隐,远随孤鹤谢人群。双螺烟霭中天合,三峡溪流静夜闻。他日结茅从五老,清泉灵药自纷纷。
  • 4.《浔阳望庐山四首·其二明朝·彭孙贻叠嶂层峦夜不扃,空山草木昼冥冥。断云忽散于峰雨,积翠初开万仞青。直上紫霄留片碣,何人白鹿访残经。寻真便踏芒鞋去,囊里空图五岳形。
  • 5.《早发见庐山明朝·彭孙贻孤帆天际下西吴,雾里看山澹欲无。似卧石梁三峡畔,不知枕上是匡庐。
  • 6.《重经庐山二首·其二明朝·彭孙贻秋来曾憩石桥松,又入盘纡滞短筇。积雨烟光分远近,平林树色变秋冬。白云红叶前村路,残日寒鸦傍晚钟。如此好山留未得,故园落尽碧芙蓉。
  • 7.《蒲亭客谈庐山栖贤寺之胜贻再经庐阜总未及游聊为长句以须后期明朝·彭孙贻庐山三百六十寺,最胜归宗及栖贤。我投白社不信宿,尚未一到天池巅。蒲亭细雨灯花落,指点游踪共商略。从君齿颊出烟霞,使我胸中有丘壑。寸心五岳隐不平,小句四愁徒寂寞。...
  • 8.《浔阳望庐山四首·其四明朝·彭孙贻玉房金阙渺虚无,尚忆扁舟下五湖。阴洞莲花低自照,苍厓云物迥相扶。石梁天矫窥牛斗,星子浮沉没大孤。坐久题诗干象纬,晴烟片片袅香垆。
  • 9.《遇雨庐山分水岭下因宿茅舍明朝·彭孙贻驱车北走庐山隈,白云红叶纷成堆。天寒雁疾气凄紧,江雨不来山雨来。匡庐滃渤曳泉布,白龙倒捲珠帘开。屐齿不前住亦可,湿毛泥滑啼向我。停车避雨叩柴篱,下马三驺相对坐。...
  • 10.《舟经南康晚泊望庐山明朝·彭孙贻庐山积翠晚氤氲,道是江干五色云。北面蒸湘犹万叠,南天轸翼此中分。行空瀑布群龙下,气袅香垆午夜闻。未识紫霄峰外路,暂来岩畔访匡君。
【介绍】: 明末清初浙江海盐人,字仲谋,一字羿仁。明拔贡生。父以守土死于赣州,奔走求遗骸,布衣蔬食二十余年。后家居不出。词均工。乡人私谥孝介先生。有《茗斋集》、《茗斋诗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