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简介

庐山(Lushan Mountain),又名匡、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庐山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北濒长江,东接鄱阳湖,大山、大江、大湖浑然一体,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壮丽景观。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之间,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庐山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被誉为“人文圣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500多位文人在此留下了1.6万余首诗词。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美誉。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区域,具有鲜明的季气候,表现出夏短冬长,春迟秋早的四季特色,有“清凉世界”的美誉。庐山有150科650多种植物,其中具药用价值的植物100种以上。

1982年,庐山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126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2003年,被评选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2004年2月13日,入选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3月7日,被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2年5月,庐山海入列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公布的中国首批15个“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

李中·描写庐山的古诗(共12首)

  • 1.《题庐山东寺远大师影堂五代·李中 远公遗迹在东林,往事名存动苦吟。杉桧已依灵塔老, 烟霞空锁影堂深。入帘轻吹催香印,落石幽泉杂磬音。 十八贤人消息断,莲池千载月沈沈。
  • 2.《壬申岁承命之任淦阳再过庐山国学感旧寄刘钧明府五代·李中 三十年前共苦辛,囊萤曾寄此烟岑。读书灯暗嫌云重, 搜句石平怜藓深。各历宦途悲聚散,几看时辈或浮沈。 再来物景还依旧,风冷松高猿狖吟。
  • 3.《访庐山归章禅伯五代·李中 沈沈石室疏钟后,寂寂莎池片月明。 多少学徒求妙法,要于言下悟无生。
  • 4.《贻庐山清溪观王尊师五代·李中 霞帔星冠复杖藜,积年修炼住灵溪。松轩睡觉冷云起, 石磴坐来春日西。采药每寻岩径远,弹琴常到月轮低。 鼎中龙虎功成后,海上三山去不迷。
  • 5.《庐山五代·李中 控厌浔阳景,崔嵬古及今。势雄超地表,翠盛接天心。湓浦春烟列,星湾晚景沈。图经宜细览,题咏卒难任。靖节门遥对,庾公楼俯临。参差含积雪,隐映见归禽。峭拔推双剑,清...
  • 6.《寄庐山简寂观重道者五代·李中 忆昔采芝庐岳顶,清宫常接绛霄人。玉书闲展石楼晓, 瑶瑟醉弹琪树春。惟恨仙桃迟结实,不忧沧海易成尘。 似醒一梦归凡世,空向彤霞寄梦频。
  • 7.《寄庐山白大师五代·李中 长忆寻师处,东林寓泊时。一秋同看月,无夜不论诗。 泉美茶香异,堂深磬韵迟。鹿驯眠藓径,猿苦叫霜枝。 别后音尘隔,年来鬓发衰。趋名方汲汲,未果再游期。
  • 8.《庐山栖隐洞谭先生院留题五代·李中 坛畔归云冷湿襟,拂苔移石坐花阴。 偶然醒得庄周梦,始觉玄门兴味深。
  • 9.《宿庐山白云峰重道者院五代·李中 绝顶松堂喜暂游,一宵玄论接浮丘。云开碧落星河近, 月出沧溟世界秋。尘里年光何急急,梦中强弱自悠悠。 他时书剑酬恩了,愿逐鸾车看十洲。
  • 10.《送孙孔二秀才游庐山五代·李中 庐山多胜景,偏称二君游。松径苍苔合,花阴碧涧流。 倾壶同坐石,搜句共登楼。莫学天台客,逢山即驻留。
  • 11.《送圆上人归庐山五代·李中 莲宫旧隐尘埃外,策杖临风拂袖还。踏雪独寻青嶂下, 听猿重入白云间。萧骚红树当门老,斑驳苍苔锁径闲。 预想松轩夜禅处,虎溪圆月照空山。
  • 12.《寄庐山庄隐士·烟萝拥竹关五代·李中 烟萝拥竹关,物外自求安。逼枕溪声近,当檐岳色寒。 药苗应自采,琴调对谁弹。待了浮名后,依君共挂冠。
李中,五代南唐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920-974年在世。字有中,江西九江人。仕南唐为淦阳宰。有《碧集》三卷,今编四卷。《郡斋读书志》卷四著录《李中诗》二卷。另《唐才子传校笺》卷十有其简介。《全唐诗》编为四卷。人毕生有志于诗,成痴成魔,勤奋写作,自谓“诗魔”,创作了大量的诗篇佳作。与诗人沈彬、孟宾于、左偃、刘钧、韩熙载、张泊、徐铉友好往来,多有唱酬之作。他还与僧人道侣关系密切,尤其是与庐山东林寺僧人谈诗论句。与庐山道人听琴下棋。反映了当时崇尚佛道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