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山简介

龙泉山脉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成都平原的东缘脉(西缘山脉为龙门山脉),呈南北走向。

龙泉山脉是岷江与沱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的自然分界线。长约200千米,宽10千米,整个山脉狭窄而长。最高峰在龙泉驿区境内长松山,海拔为1051米。由于龙泉山对入川的北方气流的分流作用,造成山周边各个城市间有气象差异。《北周文王碑》记载,龙泉山在唐代之前称为“分栋岭”,是川中丘陵和川西平原的天然分界线,东为川中丘陵,西为川西平原。分栋山于明代改称“龙泉山”,王店镇也改为“龙泉镇”,在此设驿站,称“龙泉驿”,而山脉最高峰长松山离龙泉驿很近,后来就以龙泉山脉统揽整座山脉之名,一直延续至今。

龙泉山区域则是天府水网汇聚润泽之地,造就多元文化交融,尤以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客家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驿道文化最为出众。

龙泉山脉内有有顶山、北周文王碑、黑龙滩水库、三岔湖、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景点。

夏承焘·龙泉山的古诗词(共2首)

夏承焘(1900-1986) 字瞿禅,别号瞿髯。温州人。词学家,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和教学。曾在温州任教,1930年到之江大学任教,居秦望山轮楼,先后与龙榆生、朱疆村、冯沅君、陆侃如夫妇、冒鹤亭等把晤,又结识一浮、金松岑、唐玉虬诸翁,后与唐圭璋、任二北、邓广铭等通函,又与顾颉刚、吴鹭山订交。主要著作有《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白石道人歌曲旁谱考证》、《白石歌曲旁谱辨》、《瞿髯词》、《瞿髯论词绝句》、《夏承焘词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