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山简介

龙泉山脉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成都平原的东缘脉(西缘山脉为龙门山脉),呈南北走向。

龙泉山脉是岷江与沱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成都平原与川中丘陵的自然分界线。长约200千米,宽10千米,整个山脉狭窄而长。最高峰在龙泉驿区境内长松山,海拔为1051米。由于龙泉山对入川的北方气流的分流作用,造成山周边各个城市间有气象差异。《北周文王碑》记载,龙泉山在唐代之前称为“分栋岭”,是川中丘陵和川西平原的天然分界线,东为川中丘陵,西为川西平原。分栋山于明代改称“龙泉山”,王店镇也改为“龙泉镇”,在此设驿站,称“龙泉驿”,而山脉最高峰长松山离龙泉驿很近,后来就以龙泉山脉统揽整座山脉之名,一直延续至今。

龙泉山区域则是天府水网汇聚润泽之地,造就多元文化交融,尤以古蜀文化、三国文化、客家文化、饮食文化、民俗文化、驿道文化最为出众。

龙泉山脉内有有顶山、北周文王碑、黑龙滩水库、三岔湖、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景点。

释善珍·龙泉山的古诗词(共2首)

释善珍(一一九四~一二七七《续补高僧传》作生绍兴甲寅,卒嘉定丁丑,误提前了一个甲子),字藏叟,泉州南安(今福建南安东)人,俗姓吕。年十三落发,十六游方,至杭,受具足戒。谒妙峰善公于灵隐,入室悟旨。历住里之光孝、承天,安吉之思溪圆觉、福之峰等寺。后诏移四明之育王、临安之径山。端宗景炎二年五示寂,年八十四。有《藏叟摘稿》二卷。事见《补续高僧传》卷一一、《续灯正统》卷一一。 释善珍,以日本宽文十二年藤田六兵卫刊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