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简介

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是蜡梅科属灌木植物。被外轮蜡黄色、内轮黄色,有光泽蜡质、紫色条纹,呈浓香托坛状,口部收缩。果托近木质化,坛状或倒卵状椭圆形,口部收缩,并具有钻状披针形的被毛附生物。花期11至翌年3月,果期4-11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此物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

蜡梅原产于中国中部的秦岭、大巴武当山一带,现在中国西南、华中、华东华北均有分布。蜡梅生于山坡灌木丛林中或溪边,适长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壤土上,在盐碱地上生长不良。蜡梅可采用嫁接、分株、压条、播种方式繁殖。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蜡梅可以解暑生津,开胃散郁,解毒生肌,理气止咳;也可用于暑热伤津、头晕呕吐、腕腹胀满胸闷咳嗽及水火烫伤等。蜡梅不仅是观赏花木,其花含有芳樟醇、龙脑、桉叶素、蒎烯、倍半萜醇等多种芳香物,是制高级花的香花之一。在古代中国,女性会把蜡梅花穿在细金属丝上作为头饰,还会把蜡梅枝放在衣柜里,增添香气。

国家林草局公布2023年第二批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名单,安徽省获授植物新品种权12件。这些新品种包括合肥植物园新增“素心金蝶”“合植素心”“合植檀香”等蜡梅新品种3件。

姚华·腊梅的古诗词(共4首)

姚华(1876—1930) 字重光,号茫父,久居北京莲花寺,因别署莲花龛主。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三十年(1904)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善于诗词曲、书、碑版古器及考据音韵等。与陈师曾最善。留学日本,毕业归国后,被任邮传部政司主事,民国后,被选为参议院议员,后任北京女子学校校长。梁启超鲁迅郭沫若、郑振铎、陈师曾、陈叔通、郑天挺、叙伦、梅兰芳等皆赞之。民国初生活贫困、父母子女皆亡,身体瘫痪,贫病交加,死葬北京西直门外灶君庙姚山。有《弗堂类稿》31卷,其中11卷,词3卷,曲1序、序跋5卷,碑志、书牍、传、祭文、赞、铭各1卷。《姚茫父书画集》、《弗堂诗》、《菉猗室曲话》、《小学问答》、《书运》、《说文三例表》、《金石系》、《黔语》、《古盲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