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简介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科举从开创(首创时间有汉朝、隋朝、唐朝多种说法,主流观点是隋开创,唐继承并完善)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的举行的。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

科举考试通常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唐朝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帖经、杂文等。宋朝科举考试有进士、明经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明清科举改为考八股文。

科举制被认为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在宋代以后,科举的消极性也愈发凸显,当官做老爷的思想,读死书,脱离实际。与中国交流密切的古代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也深受科举制影响。

刘克庄·科举考试的古诗(共3首)

  • 1.《七和·南宫放榜已蜚英宋朝·刘克庄南宫放榜已蜚英,此阙传胪却漏名。潜救八人文最敏,尽归一网气难平。白生作麽教持杵,越石争些已见坑。莫倚晴天频吐绶,儿童见了又须惊。
  • 2.《送德甫侄省试宋朝·刘克庄绝出雕虫辈,相期竹马年。二魁家有样,四世里兴贤。雪鬓吾还笏,霜蹄汝著鞭。微疴真换骨,骨换不难仙。
  • 3.《广州都试宋朝·刘克庄自昔番禺统府雄,君恩暂许领元戎。不羞短发垂肩白,且爱前旌照眼红。笔久不灵妨草檄,臂新无力怯开弓。即今超距多枭俊,安用辎车载此翁。
刘克庄的诗词曲代表作

刘克庄(1187年9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