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简介

大雪,又称“大雪节气”(外文名:Greater Snow),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6-8日。大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节气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大雪时节,人们会明显感到气温变低、降水量增多、白昼缩短。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中国不少地区会出现降温、大天气过程,最低温度降到0℃以下,寒气逼人。北方来说,由于较早受到冷空气影响,一般会先出现降雪,包括降水转成的夹雪。寒潮或强冷空气南下,水汽足、湿度大的江南,有时降雪范围和降雪量可能比北方更大。冬季大雪之后,积雪堆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再降低,给与了农作物较好的越冬环境。俗语道:瑞雪兆丰年。

大雪节气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根据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包含大雪在内的“七十二候”概念,最早见于《吕氏春秋》的记载。到了唐宋时期,大雪节气已经成为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大雪时节古人有“踏雪寻梅”“寒江钓雪”“烹煮雪”“大雪藏冰”等习俗。“烹茶煮雪”文人雅士收集枝头新雪化水煮茶,围炉漫谈,宴饮作。“大雪藏冰”采凿冰块藏纳于冰窖,以备夏日使用。在北方地区,人们有观冰、戏雪、赏封河,乐享多彩冰雪活动。许多地区都有大雪前后腌肉的习俗。鲁北民间还有大雪喝红薯粥的习俗。

李咸用·关于节气大雪的古诗(共1首)

  • 1.《大雪歌唐朝·李咸用 同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玉圃花飘朵不匀, 银河风急惊砂度。谢客凭轩吟未住,望中顿失纵横路。 应是羲和倦晓昏,暂反元元归太素。归太素, 不知归得人...
李咸用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咸用,唐,生卒年不详。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习儒业,久不第,曾应辟为推官。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则诋为“气格卑下”(《唐才子传》)。与修睦、来鹏等有交谊,时有唱酬。作诗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披沙集》6卷。《全唐诗》存诗3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