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简介

大雪,又称“大雪节气”(外文名:Greater Snow),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6-8日。大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节气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大雪时节,人们会明显感到气温变低、降水量增多、白昼缩短。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中国不少地区会出现降温、大天气过程,最低温度降到0℃以下,寒气逼人。北方来说,由于较早受到冷空气影响,一般会先出现降雪,包括降水转成的夹雪。寒潮或强冷空气南下,水汽足、湿度大的江南,有时降雪范围和降雪量可能比北方更大。冬季大雪之后,积雪堆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再降低,给与了农作物较好的越冬环境。俗语道:瑞雪兆丰年。

大雪节气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根据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包含大雪在内的“七十二候”概念,最早见于《吕氏春秋》的记载。到了唐宋时期,大雪节气已经成为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大雪时节古人有“踏雪寻梅”“寒江钓雪”“烹煮雪”“大雪藏冰”等习俗。“烹茶煮雪”文人雅士收集枝头新雪化水煮茶,围炉漫谈,宴饮作。“大雪藏冰”采凿冰块藏纳于冰窖,以备夏日使用。在北方地区,人们有观冰、戏雪、赏封河,乐享多彩冰雪活动。许多地区都有大雪前后腌肉的习俗。鲁北民间还有大雪喝红薯粥的习俗。

蔡学用·关于节气大雪的古诗(共1首)

  • 1.《金陵道上大雪歌送李子同明朝·蔡学用海天腊月消寒雾,暮雪飞入金陵路。朔云黯黯结长皋,满地风如吹玉树。掩尽秦淮一片清,大江高浪冻还惊。江中巨舰夹双橹,不惮寒深万里程。万里深寒亦不恶,挂帆直向金陵落。...
初字用拙号青父梧官中书舍人先生生于官舍儿时辄对语惊人父罢官卒于家兄某尽废所遗橐中金走客京师不知其死所先生奉母至孝抚兄孤踰于已出衣食相有无里中俱称先生义至高既绝意仕进唯与故人先宾父杨伯翼闻隐鳞诸先生论诗过从不间风雨诸先生俱兄事之时余文敏公以祭在里门重先生格与定交将为先生起隐居湖上如奉戴安道适公入相薨于官未果后余长公将以门资补官因重父交请得奉先生同游京师先生窃念谓可因觅兄丧即与同往至京师闭门扫席绝不通辇下人惟所交屠田叔先生长公子生超三人相与赋诗都下竞传写即所谓蓟门倡和诗是也先生独间行遍求兄遗骨所在竟得诸寺庑中题识宛然先生哭之恸即日载其柩归长公为治装先生既垂老家屡空意怡然也与先宾父先生交更深宾父垂没属其子丰曰吾死后必岁奉蔡先生谷十石终其身是岁丰以遗命致谷先生坚却不受曰吾无以报亡友地下且君家设有不继是重负先人之命也不若自今日辞之以善故人始终闻者绝叹服时屠田叔亦罢二千石归因招先生使移家其邻幽居里名曰乾溪里中人尽称为乾溪孔子适比邻失火望者俱惊曰是不近蔡夫子居耶火及门风反先生所居宴然年七十偶得微疾即自尅死期闻隐鳞先生过与诀曰若先生今日此中可无愧怍先生笑曰故人知我者至期尽召家人起坐曰伯翼待我久可以行矣遂瞑此外无他语其与朋友为死生若此子起白亦能诗录先生遗集十卷藏于家初屠田叔尝过先忠毅公客四坐或问蔡子行近诗何句最佳田叔曰蔡诗若草绿鹅儿喜天清鹳侣高真不亚杜陵也先忠毅公亦时时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