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简介

大雪,又称“大雪节气”(外文名:Greater Snow),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斗指壬,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交节时间为每年公历126-8日。大节气是干支历子月的起始,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

节气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大雪时节,人们会明显感到气温变低、降水量增多、白昼缩短。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中国不少地区会出现降温、大天气过程,最低温度降到0℃以下,寒气逼人。北方来说,由于较早受到冷空气影响,一般会先出现降雪,包括降水转成的夹雪。寒潮或强冷空气南下,水汽足、湿度大的江南,有时降雪范围和降雪量可能比北方更大。冬季大雪之后,积雪堆积,保持地面及作物周围的温度,不会因寒流侵袭而再降低,给与了农作物较好的越冬环境。俗语道:瑞雪兆丰年。

大雪节气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根据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包含大雪在内的“七十二候”概念,最早见于《吕氏春秋》的记载。到了唐宋时期,大雪节气已经成为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

大雪时节古人有“踏雪寻梅”“寒江钓雪”“烹煮雪”“大雪藏冰”等习俗。“烹茶煮雪”文人雅士收集枝头新雪化水煮茶,围炉漫谈,宴饮作。“大雪藏冰”采凿冰块藏纳于冰窖,以备夏日使用。在北方地区,人们有观冰、戏雪、赏封河,乐享多彩冰雪活动。许多地区都有大雪前后腌肉的习俗。鲁北民间还有大雪喝红薯粥的习俗。

李洪·关于节气大雪的古诗(共1首)

  • 1.《子永弟寄都下大雪律诗宋朝·李洪快雪频占瑞,饕风并助豪。白银天上阙,组练浙江涛。拓地龙沙远,瞻山群玉高。齐宫延孟叟,楚些诵离骚。绝塞绵应折,深闺蠒独缫。半穿东郭履,尽落汉臣旄。光射埋丰劒,铦藏...

李洪,[约公元一一六九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本扬州人,后寓居海盐,李正民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