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这一词调起源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唐著词(唐著词是唐代的令,晚唐江城子在酒筵上流行,经过文人的加工,就成为一首小令的词调)曲调。唐五代时为单调,始见《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又有36字七句五平韵、37字七句五平韵等。可见唐五代《江城子》词调兴起不久,格式尚未定型。有说法称,该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其中江城指的是金陵,即今南京

江城子 袁易

袁易(1262~1306) 元代文学家。字通甫。平江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于宋理宗景定三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十年,年四十五岁。少敏于学,不求仕进。部使者拟荐于朝,谢不应。行中书省署为徽州路石洞书院长,旋亦罢归。居吴淞、具区之间,筑室名静春,藏书万卷,手自校定。或掉舟裁笔,游于江湖。赵孟頫尝为图,称易舆龚璛、郭麟孙为“吴中三君子”。易工于,有《静春堂诗集》四卷,收入四库全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