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这一词调起源于晚唐五代时期的唐著词(唐著词是唐代的令,晚唐江城子在酒筵上流行,经过文人的加工,就成为一首小令的词调)曲调。唐五代时为单调,始见《间集》韦庄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又有36字七句五平韵、37字七句五平韵等。可见唐五代《江城子》词调兴起不久,格式尚未定型。有说法称,该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衬字)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其中江城指的是金陵,即今南京

江城子 吴未淳

吴未淳(1920--2004年),北京淀人,又名味莼、渭春,斋号草庵、海棠馆,晚号槐庵。1942年毕业于中国大学国学系,曾任小学校长,中学、业大中文教师并兼任中央美术学院教师。先生少以诗词闻名,登老杜之堂而出入江西诸家,格沉郁。词则句丽情浓,有花间之,生前与郭风惠、张伯驹等诗人多有唱和。解放后诗名为书名所掩,其书以二王为宗兼善诸体,生前为北京市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