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简介

春节(Chinese New Year),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指除夕和正初一,是农历年(又叫阴历年)的第一天,俗称“过年”,从腊八小年开始,到元宵节,都叫过年。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是一种原始的宗教仪式,人们会在年初之际举行祭祀活动,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这种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为各种庆祝活动,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春节。“春节”一词开始使用是在辛亥革命以后。

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民俗众多,包括喝腊八粥、祭灶神、扫尘、贴春联、贴年、倒贴福字、除夕守岁、吃饺子、压岁钱、拜年、逛庙会等。

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新春的习俗,非洲埃及到南美洲巴西,从纽约帝国大厦到悉尼歌剧院,中国农历新年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中国”。春节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2006年,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4年12月4日,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白居易·关于春节的古诗(共10首)

  • 1.《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除夜作唐朝·白居易君赋此诗夜,穷阴岁之馀。我和此诗日,微和春之初。老知颜状改,病觉肢体虚。头上毛发短,口中牙齿疏。一落老病界,难逃生死墟。况此促促世,与君多索居。君在浙江东,荣驾...
  • 2.《除夜寄微之唐朝·白居易 鬓毛不觉白毵毵,一事无成百不堪。共惜盛时辞阙下,同嗟除夜在江南。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老校于君合先退,明年半百又加三。
  • 3.《除夜寄弟妹唐朝·白居易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 4.《客中守岁唐朝·白居易 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
  • 5.《岁除夜对酒唐朝·白居易 衰翁岁除夜,对酒思悠然。草白经霜地,云黄欲雪天。 醉依香枕坐,慵傍暖炉眠。洛下闲来久,明朝是十年。
  • 6.《除夜言怀,兼赠张常侍唐朝·白居易 三百六旬今夜尽,六十四年明日催。不用叹身随日老, 亦须知寿逐年来。加添雪兴凭毡帐,消杀春愁付酒杯。 唯恨诗成君去后,红笺纸卷为谁开。
  • 7.《三年除夜唐朝·白居易 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嗤嗤童稚戏,迢迢岁夜长。 堂上书帐前,长幼合成行。以我年最长,次第来称觞。 七十期渐近,万缘心已忘。不唯少欢乐,兼亦无悲伤。 素...
  • 8.《七年元日对酒五首唐朝·白居易 庆吊经过懒,逢迎跪拜迟。不因时节日,岂觉此身羸。 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 三杯蓝尾酒,一碟胶牙饧。除却崔常侍,无人共我争。 今...
  • 9.《喜入新年自咏唐朝·白居易 白须如雪五朝臣,又值新正第七旬。老过占他蓝尾酒, 病馀收得到头身。销磨岁月成高位,比类时流是幸人。 大历年中骑竹马,几人得见会昌春。
  • 10.《除夜唐朝·白居易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白居易的诗词曲代表作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