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简介

长安,是西安的古称,地处关中平原中部,素有“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美誉,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继蓝田猿人、半坡氏族之后,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10世纪间,曾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西安与罗、开罗、雅典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居中国古都之首,也被赋予最早的东方世界之都。

西周在此兴文修武,制礼作乐,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秦王扫六合,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帝国,确定了后世两千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西汉王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辟“丝绸之路”,形成了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统治的思想基础,成为与罗并峙东西的泱泱大国;唐帝国励精图治、社会开放,创造了辉煌的大唐盛世。

作为古代都城典范的长安城,布局严谨、规模宏大、人文荟萃,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丝绸之路”就是以长安为起点,西至古罗。长安是闻名世界的历史名城,长安文化代表着中华文化的主干。

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也是中国城市建置市(商业区)与坊(住宅区)分设典型。

强至·长安的古诗(共7首)

  • 1.《长安春日宋朝·强至白入双吟鬓,衰侵一病身。年光不贷老,春色似欺人。鸟破日边雾,花飘风外尘。还将感时泪,对酒洒咸秦。
  • 2.《送长安佥判鲜于子骏还阙宋朝·强至相望蜀父老,应嫌驷马迟。三冬辞幕府,千里走京师。富贵那能滞,文章自有知。关山含雪意,别酒对秦姬。
  • 3.《小疾中元恕相别往长安信笔成篇奉送宋朝·强至一春三月少见晴,湿云不飞压花老。君来别我西出关,病里伤离似翁媪。和风吹面才几程,即入风流洛阳道。司农水利无留行,洛城花开为谁好。汉唐陈迹到可寻,犹有山川豁怀抱。...
  • 4.《长安九日宋朝·强至雁落霜清对此辰,螘浮酒浊唤何人。二年不见江南弟,九日空怜渭北身。白发转多羞插帽,黄花漫好拟沾巾。功名又逐秋风晚,惟有登高诗句新。
  • 5.《长安二月二十二日雪十韵宋朝·强至晓白乾坤静,寒消气候侵。麦滋堆垅疾,花没聚枝深。浩荡中春尾,昭苏庶彙清。函关双粉蝶,绣岭一瑶林。鹤冷惊幽梦,莺愁閟好音。拂衣轻点缀,落酒旋浮沉。门拥藏高卧,窗明...
  • 6.《长安春日感怀宋朝·强至谁道关中节候迟,晴川二月绣参差。有期去燕寻归栋,不改新花发旧枝。宦路飘飖无定所,客颜憔悴异当时。林花巢燕休相笑,揽照怀乡已自知。
  • 7.《长安上巳日对雨忆杭州宋朝·强至三月吾乡三日盛,一春盛事一时传。山花迎笑探芳骑,水鸟惊飞张乐船。今对清樽看细雨,更搔短发数流年。曲江芜没不堪觑,那复丽人来水边。
强至的诗词曲代表作

强至,字几圣,钱塘(今杭州)人。乾兴元年(1022年)生。庆历五年(1045年),乡试第一,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皇佑二年(1050年)-皇祐三年(1051年)充泗州司理参军,至和二年(1055年)任浦江令、东阳、元城令。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以疾卒于官,年五十五。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