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简介

时辰,读音为shí chen,是中国古代的计时单位。时辰即十二时辰,就是用十二地支对一天24小时进行计时,每个时辰相当于2小时。子时为23~1点,丑时为1~3点,寅时为3~5点,卯时为5~7点,辰时为7~9点,巳时为9~11点,午时为11~13点,未时为13~15点,申时为15~17点,酉时为17~19点,戌时为19~ 21点,亥时为 21~ 23 点。

十二时辰按照顺序构成集合{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时辰的组合表示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农历年的组合表示中的一种方法所表示的农历年;第二部分是农历和农历日的组合表示中的一种方法所表示的农历月和农历日;第三部分是时辰的三种表示中的一种方法所表示的时辰。

十二时辰名称的含义与日出日落的自然规律、天空颜色的变化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紧密相关。时辰与健康至关重要,人的生物钟显示,饮食不可随意妄为,否则惹病上身。十二时辰中,子时、午时都是养生最关键的时辰,子时(23:00-1:00)阳生,养膀胱,忌夜宵;午时(11:00-13:00)阴生,养心,忌暴食。同时,其他时辰也有健康饮食的戒律。如卯时(5:00-7:00)日出,养大肠,忌饮酒;辰时(7:00-9:00)日升,养胃,忌空腹;已时(9:00-11:00)日正,养脾,忌辛辣;未时(13:00-15:00)日西,养小肠,忌多食;戊时(19:00-21:00)日暮,养血,忌大荤;亥时(21:00-23:00)定昏,养三焦,忌饮

释绍昙·十二时辰的古诗(共1首)

  • 1.《偈颂一百零二首·拽转十二时宋朝·释绍昙拽转十二时,不与诸尘对。饱和罗饭,瘦策闲嬉。三个成团,四个作队。向云坳磵曲,采蕨蕈煎茶,缕笋芹为脍。弥勒不知,释迦不会。刚被春风透密机,高林破晓莺吟碎。眼里闻声...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