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辰简介

时辰,读音为shí chen,是中国古代的计时单位。时辰即十二时辰,就是用十二地支对一天24小时进行计时,每个时辰相当于2小时。子时为23~1点,丑时为1~3点,寅时为3~5点,卯时为5~7点,辰时为7~9点,巳时为9~11点,午时为11~13点,未时为13~15点,申时为15~17点,酉时为17~19点,戌时为19~ 21点,亥时为 21~ 23 点。

十二时辰按照顺序构成集合{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时辰的组合表示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农历年的组合表示中的一种方法所表示的农历年;第二部分是农历和农历日的组合表示中的一种方法所表示的农历月和农历日;第三部分是时辰的三种表示中的一种方法所表示的时辰。

十二时辰名称的含义与日出日落的自然规律、天空颜色的变化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紧密相关。时辰与健康至关重要,人的生物钟显示,饮食不可随意妄为,否则惹病上身。十二时辰中,子时、午时都是养生最关键的时辰,子时(23:00-1:00)阳生,养膀胱,忌夜宵;午时(11:00-13:00)阴生,养心,忌暴食。同时,其他时辰也有健康饮食的戒律。如卯时(5:00-7:00)日出,养大肠,忌饮酒;辰时(7:00-9:00)日升,养胃,忌空腹;已时(9:00-11:00)日正,养脾,忌辛辣;未时(13:00-15:00)日西,养小肠,忌多食;戊时(19:00-21:00)日暮,养血,忌大荤;亥时(21:00-23:00)定昏,养三焦,忌饮

宝志·十二时辰的古诗(共12首)

  • 1.《十二时颂·其十一南北朝·宝志夜半子,心住无生即生死。生死何曾属有无,用时便用没文字。祖师言,外边事,识取起时还不是。作意搜求实没踪,生死魔来任相试。
  • 2.《十二时颂·其二南北朝·宝志日出卯,用处不须生善巧。纵使神光照有无,起意便遭魔事挠。若施功,终不了,日夜被他人我拗。不用安排只么从,何曾心地生烦恼?
  • 3.《十二时颂·其十南北朝·宝志人定亥,勇猛精进成懈怠。不起纤豪修学心,无相光中常自在。超释迦,越祖代,心有微尘还窒阂。廓然无事顿清閒,他家自有通人爱。
  • 4.《十二时颂·其一南北朝·宝志平旦寅,狂机内有道人身。穷苦已经无量劫,不信常擎如意珍。若捉物,入迷津,但有纤豪即是尘。不住旧时无相貌,外求知识也非真。
  • 5.《十二时颂·其九南北朝·宝志黄昏戌,狂子兴功投暗室。假使心通无量时,历劫何曾异今日。拟商量,却啾唧,转使心头黑如漆。昼夜舒光照有无,痴人唤作波罗蜜。
  • 6.《十二时颂·其八南北朝·宝志日入酉,虚幻声音终不久。禅悦珍羞尚不餐,谁能更饮无明酒。没可抛,无物守,荡荡逍遥不曾有。纵你多闻达古今,也是痴狂外边走。
  • 7.《十二时颂·其五南北朝·宝志日南午,四大身中无价宝。阳焰空华不肯抛,作意修行转辛苦。不曾迷,莫求悟,任你朝阳几回暮。有相身中无相身,无明路上无生路。
  • 8.《十二时颂·其十二南北朝·宝志鸡鸣丑,一颗圆珠明已久。内外推寻觅总无,境上施为浑大有。不见头,又无手,世界坏时终不朽。未了之人听一言,只遮如今谁动口。
  • 9.《十二时颂·其六南北朝·宝志日昳未,心地何曾安了义?他家文字没亲疏,莫起功夫求的意。任纵横,绝忌讳,长在人间不居止。运用不离声色中,历劫何曾暂抛弃?
  • 10.《十二时颂·其三南北朝·宝志食时辰,无明本是释迦身。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认声色,觅疏亲,只是他家染污人。若拟将心求佛道,问取虚空始出尘。
  • 11.《十二时颂·其四南北朝·宝志禺中巳,未了之人教不至。假使通达祖师言,莫向心头安了义。只守玄,没文字,认著依前还不是。暂时自肯不追寻,旷劫不遭魔境使。
  • 12.《十二时颂·其七南北朝·宝志晡时申,学道先须不厌贫。有相本来权积聚,无形何用要安真。作净洁,却劳神,莫认愚痴作近邻。言下不求无处所,暂时唤作出家人。
【生卒】:418—514
【介绍】: 或作保志、宝志。世称宝公或志公。南朝僧。金城人。俗姓朱。少出家于京师道林寺,师事沙门僧俭,修习禅业。宋明帝泰始中,出入钟山,往来都邑。好作预言,语如谶记,当时帝王士庶皆视为神僧而信奉之。齐武帝迎入华林园,梁武帝准其出入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