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简介

“相见”为汉语词语,读音xiāng jiàn,基本释义为“彼此会面”。该词既指日常人际交往中的会面行为,也常蕴含特定情境下的情感指向,如久别重逢的欣喜或离别时的悲怆。

在古典文献中,“相见”兼具礼仪规范和情感表达的双重意涵。如《礼记·曲礼下》记载诸侯未约而遇的礼节,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则成为抒写离情的经典意象。历代文学作品如《左传》《三国演义》等多通过“相见”刻人物关系与命运纠葛。

“相见”的使用可追溯至先秦典籍,并在《诗经》《史记》及唐宋诗词中高频出现,至明清小说仍保留其用法,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历时稳定性。其语义核心始终围绕人际会面的物理行为与情感关联,成为中华文化中人际交往的重要语言载体。

王令·相见的诗句(共1句)

王令的诗词曲代表作

王令(1032~1059)北宋人。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