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简介

“相见”为汉语词语,读音xiāng jiàn,基本释义为“彼此会面”。该词既指日常人际交往中的会面行为,也常蕴含特定情境下的情感指向,如久别重逢的欣喜或离别时的悲怆。

在古典文献中,“相见”兼具礼仪规范和情感表达的双重意涵。如《礼记·曲礼下》记载诸侯未约而遇的礼节,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则成为抒写离情的经典意象。历代文学作品如《左传》《三国演义》等多通过“相见”刻人物关系与命运纠葛。

“相见”的使用可追溯至先秦典籍,并在《诗经》《史记》及唐宋诗词中高频出现,至明清小说仍保留其用法,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历时稳定性。其语义核心始终围绕人际会面的物理行为与情感关联,成为中华文化中人际交往的重要语言载体。

李覯·相见的诗句(共1句)

李覯的诗词曲代表作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抚州资溪县高阜镇)人,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
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安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
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